今天和某位朋友聊到了音樂,想起以前聽音樂的自己...
國小時,喜歡小虎隊。生平買的第一卷卡帶(「愛」跟「蝴蝶飛啊」那張)就是他們的。然後,因為很喜歡葉倩文的「瀟灑走一回」,結果陰錯陽差地買了一卷只有「瀟灑走一回」是唱國語,其他都是唱粵語的卡帶,不過也開啟了我學粵語的興趣... 雖然我老妹說『粵語很難聽』。
國一、國二還是會買,而且很喜歡周華健,買了他當時「愛相隨」的專輯卡帶(我是窮小孩,沒什麼閒錢買卡帶)。
到了國三,從阿姨那裡A來好幾卷英文歌卡帶,雖然都是翻唱的,而且也不是很懂他們在唱什麼;裡頭那張單薄的歌詞,也不是非常精確,不過聽得很開心就是,還常常會在下課時,哼給一個被我叫「老哥」的女同學聽(:P)。老哥同學還推薦我 Take That 呢!不過當時本人還只是聽,沒啥興趣研究西洋歌曲就是。
國中時期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自己自學電影真善美的「Do Re Mi 之歌」。有「Do Re Mi 之歌」的那卷錄音帶剛好連歌詞薄紙都沒有,而我當時實在是因為太喜歡那首歌,所以就一直重複聽,在不知道單字的情況下,把聽到的歌詞發音記起來,自學唱完了整首。(後來上了高一買了真善美的劇本,才知道完整的歌詞)
高二,因為參加管樂社,開始接觸古典樂。為了讓自己在演奏上更上一層樓,我的音樂除了 ICRT 的英文歌(還沒打開耳朵仔細聽)外,就只有古典樂,甚至覺得「只有古典樂,才是音樂;搖滾樂是噪音;國語流行歌是垃圾」的想法。
高三退了社團,我的音樂只剩 ICRT 的英文流行歌。也就是在這時候,愛上西城男孩(Westlife),並進而開始研究西洋流行音樂,因為當時的我還是覺得「搖滾樂是噪音」。(新好男孩(Backstreet Boys)的歌曲也被我認定為『太吵』,呵!)
很妙!因為明明都是流行歌啊,可是,我就覺得英文歌好聽多了^^"(謎之音:你這崇洋媚外的傢伙!)
上了大學後,我還是很少聽國語歌,又或者我該這麼說:我還是沒被國語歌曲給感動。不過,陶喆跟孫燕姿是少數讓我心有戚戚焉的歌手。
大學復學後,偶然間聽到艾薇兒的音樂,突然有種『喔,怎麼可以那麼好聽』的感覺。然後,在試聽完艾薇兒整張第一張音樂後,我放棄「搖滾樂是噪音」的想法,甚至開始愛上搖滾樂。
繼艾薇兒之後,我買的CD只有狂野夏洛特(Good Charlotte)的 The Young and Hopeless、簡單計畫(Simple Plan)的兩張專輯,還有年輕歲月合唱團(Green Day)的 American Idiot。(很明顯地個人偏好龐客搖滾^^")
雖然我目前喜歡的搖滾樂還是不多,知道的也不多,但我的世界,somehow,因為搖滾樂變得更開闊,因為少了些界線,少了些限制。此時的我,才了解,「音樂沒有貧富賤貴之分」。一個人不會因為聽了古典樂而變的有品,也不會因為聽搖滾樂而變得沒格。
噗,想什麼?聽就是了!
- Jul 10 Tue 2007 23:07
Just Enjoy It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